蒙顶黄芽产于四川雅安蒙顶山,属于六大基本茶类里的黄茶类,微发酵茶,它不仅是黄茶类的代表,在黄茶品类中它也是自成一派的标杆与经典。
目前,已知的蒙顶黄芽工艺主要有:一杀青、两包黄、七天闷、一摊放、三复炒、一烘焙,再提香。其中杀青和闷黄是蒙顶黄芽的核心技术,也是蒙顶黄芽工艺最基本的两条原则。
蒙顶黄芽的杀青和其它茶类有所不同,包括茶青摊凉的时间、杀青的温度、和出锅的时间等。闷黄的过程则非常考究,如何才能让成品色泽黄亮,如果没有丰富的制作经验,基本是不可能达到。
“在我大哥们那个年代五零后,他们制作蒙顶黄芽,对色泽的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对照方法,在那个年代,一般都喜欢吸一种叫‘金五牛’的纸烟,里面有一层锡箔纸为金黄色,他们就用这种金黄色的锡箔纸,来进行比色,尽量将蒙顶黄芽做成这种金黄色,如果能到达这种颜色,他们就非常开心满意”曾志东谈到。
制作蒙顶黄芽为何一定要追求黄色呢?
曾志东表示,在中国的封建社会,黄色是帝王的专用颜色,只有皇室才能使用。而蒙顶山茶从唐朝开始入贡皇室,为了迎合帝王的喜好,制茶工匠们才千方百计把蒙顶黄芽制成黄色,并兼顾其营养价值和口感。这也是蒙顶山制茶师傅们祖祖辈辈,一直追求和探访的制茶之路,必须要具备匠人的精神,和对蒙顶黄芽有一种热爱的特殊情怀,才能一直坚持做下去。
“很多灵感来源于生活,来自于农村,劳动人民是非常智慧的,正如古人云:下下人有上上智”曾志东感慨道。
要制作出品质上乘的蒙顶黄芽,出了工艺外,优秀的茶青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俗话说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没有好的原材料,技术再好的制茶师傅,也做不出高品质的蒙顶黄芽。
对于茶青的选择,曾志东表示:“蒙顶黄芽的茶青,必须是源自于蒙顶山海拔800米至1450米之间的老川茶群体种和9号茶,雅安出产的蒙顶黄芽大多都是采用这两种茶树品种,它的采摘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左右,采摘的周期一般在七天左右,非常短,所以产量非常少,故相对比较精贵。一般不会有制茶师傅,用夏秋茶做黄芽。”
蒙顶黄芽最大的特点是三黄、三香、三甜,那么何为“三黄、三香、三甜”呢?
“三黄是干茶黄、汤色黄、叶底黄;三香是干茶香、茶汤香、杯底香;三甜是闻着甜、喝着甜、回口甜。除了这三个特点,蒙顶黄芽的外形和内质也很有特色,外形扁平匀直,芽头饱满,全芽披毫,内质甜香浓郁,顺滑饱满,汤黄而碧,味干而醇,叶底嫩黄,既带有全发酵茶的醇厚饱满,又不失绿茶的鲜,犹如做人做事一般,火候刚好,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,执其两端而取其中”曾志东谈到。
蒙顶黄芽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,既减弱了茶叶所带有的刺激性,同时又保留了茶叶的功效作用,是一款非常温和中庸的特殊性茶叶。
蒙顶黄芽在制作前、制作过程中,和制作完成后,经实验室检测对比,茶叶里面所含的黄酮是逐渐的增加,而黄酮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,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,对人体健康有益。
曾志东说:“制作蒙顶黄芽就是在炮制一副中草药,通过特殊的工艺,改变茶叶的药性,去除不好的一面,从而保留和创造对人体有益的一面。好的蒙顶黄芽喝到体内,身体会很舒服,全身暖洋洋的,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。”
优秀的茶青,卓越的制作技艺铸就了蒙顶黄芽的品质基础,它又有哪些价值属性呢?
“我认为蒙顶黄芽拥有三大价值属性,首先是品饮属性,蒙顶黄芽既有发酵茶的甜醇饱满,又不失绿茶的鲜爽,经过特殊的传统闷黄工艺,改变了茶的刺激性,从而变得很温和,适宜各种年龄层品饮;其次是健康属性,茶叶是公认的健康饮品之一,经过传统工艺加工制成的蒙顶黄芽,黄酮含量相对较高,对健康有益;最后是文化属性,蒙顶山不仅是‘世界茶文化发源地’、‘世界茶文化圣山’,更是历史上人工培育野生茶树最早的地方,而蒙顶黄芽从唐朝开始入贡皇室,拥有1169年的辉煌贡茶历史,在中国六大基本茶类里,无论是从茶叶的历史文化,品质特征、制作工艺、色、香、味、形等各方面来讲,蒙顶黄芽都是黄茶中的经典,黄茶类的代表”曾志东谈到。
古时,黄芽是“贡茶”,是“仙茶”,而现代有诗叹曰:千秋蒙顶多贡茶,阳春三月采芳华。昔日皇家御前饮,今入寻常百姓家。又是一年春茶季,蒙顶山的春风夹杂着黄芽甜香,与君撷嫩黄。